什么是罗素悖论?解读两个自指定理谬误

罗素悖论

罗素悖论是数理逻辑学家伯特兰·罗素于1901年提出的一种悖论。它是一种自指定理谬误,也就是它否定了类似于“这个语句是假的”这类说法的可定义性。

罗素悖论的具体形式

罗素悖论的一个具体形式是:设R是所有集合的集合,并且对于一切集合x,x∈R当且仅当x不是自己的元素之一。

这个定义产生的问题是:R ∈ R吗?如果是,那么根据这个定义,R必须不属于自己,但如果不是,同样会产生矛盾。

罗素悖论的解决办法

为了解决罗素悖论,数理逻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方法,其中最经典的是阿廷-图灵方法,它的思想是限制了自指定理的形式,把自指定理划分成了等级制,每一个级别内的表达式只能引用比当前级别更低的级别的表达式。

自指定理谬误的另一个例子:科恩悖论

科恩悖论是另一个经典的自指定理谬误。它的形式是:假设有一个说话人,他说的话是假的。如果他的话是真的话,那么他的话本身又应该是假的,这样就产生了矛盾。

总结

罗素悖论和科恩悖论都是常见的自指定理谬误,它们在逻辑学和数学中被广泛研究。通过限制自指定理的形式,我们可以避免这些悖论。

什么是罗素悖论?解读两个自指定理谬误

相关信息